3月13日,海南坤元顺热带高效农业综合服务园区内,一场特殊的"送证上门"仪式正在举行。秀英区营商环境建设局负责人将全市首张"临建批后公示牌"交到企业手中,标志着这片沉寂八年的土地正式开启"边建设边投产"的新模式。这场政企联动的破冰行动,不仅让90亩法拍地块蜕变为农资产业新高地,更折射出海南自贸港建设浪潮中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刀刃向内的改革突围】
当记者走进这片焕发新生的产业园区,很难想象这里曾深陷长达六年的"沉睡魔咒"。2016年竞得的土地因历史建筑纠纷成为"烫手山芋",5处违建如同枷锁禁锢着发展空间。转机出现在2023年第四季度,秀英区组建由资规、住建、司法等多部门构成的攻坚专班,创新采用"法理清障+政策破冰"组合拳:一方面依法完成3.2万平方米违建拆除,另一方面突破性运用《临时建设管理办法》,允许企业在控规空白区域依负面清单预审先行建设。
"我们把企业‘办证难’痛点转化为制度创新突破点。"秀英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蔡於军指着园区规划图解释,通过"告知承诺制+并联审批"模式,原本需要3个月的审批流程压缩至10个工作日,这种"容缺受理、过程补正"的柔性监管,为项目建设抢出6个月黄金施工期。数据显示,该创新机制使企业前期投入成本降低40%,资金周转效率提升2倍。
【产业链条的破壁生长】
在标准化厂房建设现场,海南沃地丰农资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已开始试运行。这家从岛外回迁的农资企业,正将自主研发的水肥一体化设备与园区内的包装、物流企业形成闭环。园区运营方负责人刘智虎透露,通过打造"热带农业服务综合体",目前已吸引6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从农资研发、智能生产到仓储配送的完整生态链。
这种产业集聚效应正在释放乘数效应:园区5月全面投产后,预计年处理热带作物专用肥产能达20万吨,可满足全岛60%高端农资需求。更值得关注的是,园区创新设立的"共享实验室"已与热科院达成合作,未来将孵化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0家,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
【营商环境的温度刻度】
"从土地解封到证件上门,政府服务始终‘在线’。"刘智鹏手机里保存着营商环境专班的48条工作短信,记录着疫情期间"云上踏勘"、施工阶段"帮办代办"等23项定制服务。这种"管家式"服务正在转化为发展加速度——园区二期智慧仓储中心较原计划提前4个月动工,跨境电商农资展示中心已进入设计深化阶段。
秀英区这场"土地唤醒行动"带来的不仅是3亿元年产值,更重塑了政企互动新范式。随着"承诺制审批""标准地供应"等12项创新制度纳入区级营商环境白皮书,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创新,正为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积累着宝贵的基层治理经验。当春日的阳光洒向这片曾经的"沉睡之地",机器的轰鸣声奏响的不仅是产业升级的进行曲,更是制度型开放的时代强音。

五星经纪人/

二星经纪人/龙华区

五星经纪人/龙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