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北京、青岛、广州等城市相继发布住房发展年度计划,通过创新土地供应模式推动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这一轮政策调整的核心在于建立"以需定供"的动态调节机制,标志着我国房地产调控从短期政策刺激转向长效制度构建。
政策导向:供需精准匹配
北京明确2025年商品住房用地供应240-300公顷,保障房用地475公顷,重点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青岛采用"以房定地"原则编制供地计划,年度新增住宅用地227公顷,同步建立存量房监测系统辅助决策
广州强调保持供地总量稳定,优化供地时序和空间布局,引导产城人融合发展
市场影响分析
上海易居研究院指出,这种供给端改革能有效避免区域性供需失衡,防止房价非理性波动。中指研究院监测显示,政策实施后热点城市土地流拍率下降15%,房企拿地更趋理性2。住房城乡建设部3月印发的《编制导则》要求建立"人-房-地-钱"联动模型,使住房供应与人口结构、产业布局深度绑定。
制度创新亮点
青岛市推出的"双清单"管理制度颇具代表性:
1、建立住房需求清单(含新市民、人才等群体)
2、配套土地供应清单(区分商品房、保障房地块)
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季度动态调整,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当前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五一期间北京新房网签量同比翻倍,上海多个项目触发积分制认购。专家建议下一步需完善配套措施,特别是在存量土地盘活、跨区域协调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这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供重要制度支撑。

三星经纪人/龙华区

四星经纪人/龙华区

皇冠经纪人/龙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