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18日——这个与改革开放启航日(1978年同月同日)遥相呼应的历史性时刻,海南自贸港将迎来全岛封关运作。作为核心引领区,海口以“硬联通、强监管、深赋能”三轴联动,正全力冲刺这场国家级大考,向世界展示中国高水平开放的“海口样本”。
一、硬联通:智慧口岸跑出“自贸加速度”
新海港的昼夜协奏曲
汽笛声划破黎明,智能化查验通道吞吐不息。作为“二线口岸”核心枢纽,新海港日均开展20小时全要素压力测试。“通关效率已提升至3分钟/车次,但细节仍需雕琢。”海口市商务局口岸办宋梓毓团队驻守现场,反复优化动线设计。目前,海口4个“二线口岸”全部通过国家验收,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完成12轮实战演练,实现通关申报“一键触发”、异常情况“秒级响应”。
数字孪生赋能实战
通过构建口岸数字孪生系统,海口模拟出暴雨台风、系统崩溃等极端场景下的应急方案。7月25日夜间突击测试中,新海港在断电状态下30秒切换备用电源,保障了跨境生鲜物流不间断通行。这种“极限练兵”模式,为封关后复杂工况提供预案储备。
二、强监管:立体防线守护“开放安全阀”
7个哨所织密防控网
从东营执法站的雷达阵列到水上执法站的智能光电系统,海口7个反走私站点构成“海陆空”立体监控网。7月26日,新埠站通过AI识别系统,成功拦截一艘企图伪装成渔船的走私快艇,从发现到处置仅用8分钟。“我们就像给海南岛装上‘智能门禁’。”执法站负责人比喻道。
政策沙盒测试风险
针对“一线放开”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海口率先试点跨境资金流动“沙盒监管”,对异常交易实行分级预警。截至7月,已累计监测资金往来1.2万亿元,触发风险拦截仅17笔,精准度达99.86%。
三、深赋能:政策红利激活“产业新生态”
零关税催化制造升级
在云龙产业园,海南大胜达的生产线正将东南亚竹浆转化为出口欧美的环保餐盒。得益于设备“零关税”,企业进口德国成型机节省成本2300万元。“封关后原料进口关税归零,利润率可再增5%。”总经理张林算起“政策账”。
制度型开放连破纪录
加工增值:海口医药企业利用“30%增值免关税”政策,将进口原料药加工成抗癌制剂销往内地,单批货值突破5000万元。
保税维修:海口吉耐斯承接的香港航空发动机订单,维修周期缩短40%,成本降低35%,订单排期已至2026年。
数据跨境:复兴城产业园落地首个“数据安全有序流动”项目,实现中欧医疗数据合规交互,月均传输量达1.4PB。
经营主体“用脚投票”
截至2024年6月,海口经营主体总量达252.2万户,其中外资企业占比升至12.3%,生物医药、数字贸易等新兴产业注册量同比激增89%。

三星经纪人/龙华区
冲刺阶段:三个“再强化”
压力测试再加密:8月起开展“万人千企”通关大演练,模拟封关首月200万人次客流压力。
政策解读再下沉:组建100个“政策轻骑兵”小组,对口辅导中小企业。
国际衔接再突破:与新加坡港、迪拜自贸区建立应急协作机制,对标RCEP规则优化监管流程。
“这不是终点,而是更高水平开放的新起点。”海口市委主要领导表示,将以封关为契机,打造中国企业“出海总部”和外资入华“首选门户”,让“海口引擎”驱动自贸港行稳致远。

四星经纪人/

H4/琼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