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省深化医药产业改革的浪潮中,海口国家高新区正以创新驱动与政策赋能双向发力,加速向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标迈进。2024年,园区医药工业产值已占全省近八成,成为海南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引擎。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江波近日在政策发布会上表示,园区将通过“平台筑基、协同破局、服务聚势”三向发力,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雨林式繁荣”。
政策红利+制度创新 夯实产业根基
依托海南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政策优势,海口国家高新区率先探索制度集成创新,打通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堵点。园区创新提出“乐城研用+海口生产”联动模式,利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临床资源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优势,为境外创新药械加速国内上市铺平道路。目前,该模式已推动多个国际前沿药械产品实现研发、转化、生产一体化落地,成为海南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链协同构建产业生态
1. 平台链:全周期创新支撑体系
园区已建成覆盖“基础研究-新药筛选-临床实验-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的公共服务平台集群,形成闭环服务体系。其中,新药筛选及评价平台、药物安全评价中心等机构深度扎根海南本土资源,联合高校科研力量推动技术攻关。未来,园区将重点建设中试平台、食蟹猴繁育基地及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创新中心,破解研发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难题。
2. 协同链:跨区域产业联动
对内,深化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海洋生物医药合作,开发海南特色海洋药物资源;对外,借力粤琼、沪琼、鄂琼等区域合作机制,引入大湾区资本、长三角研发资源及中部地区人才储备,构建“研发在外地、转化在海南”的协同网络。特别是与上海张江药谷等创新高地共建飞地实验室,实现创新要素跨海联动。
3. 服务链:全要素保障升级
首创“专业企业秘书”制度,联合海南省药监局设立药械创新服务站,为企业提供从注册申报到生产许可的一站式服务。同步建设知识产权集聚发展试验区,引入30余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推动科研成果专利化、专利资产化,2023年园区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65%。配套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通过“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双轨机制,化解创新药研发的高风险瓶颈。
数据驱动下的产业跃升
随着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临近,海口国家高新区正加速布局国际化战略:
产能扩容:2024年新增生物医药规上企业12家,落地CDMO(合同研发生产)项目6个,承接乐城转化项目产能超50亿元。
人才集聚:通过“候鸟院士工作站”“揭榜挂帅”等机制,吸引超过200名高层次人才入驻,组建8个产学研联合实验室。
绿色智造:规划建设零碳产业园,引入AI制药、3D生物打印等数字化生产线,目标到2026年实现80%以上企业智能化改造。
王江波强调,高新区将紧抓自贸港政策与RCEP区域合作机遇,未来三年重点培育5-8家本土创新型药企登陆资本市场,推动产业链从“制造”向“智造”跃迁,让海南从“医药产业洼地”变身“全球创新药械热带雨林”。这一战略不仅关乎千亿产值目标的实现,更将成为中国医药产业融入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支点。

一星经纪人/琼山区

三星经纪人/龙华区

一星经纪人/琼山区